首页/ 民航资讯/ 什么是航空延误险?

什么是航空延误险?

民航新闻 08月30日 09:15 阅读90

       航班延误,绝大多数的旅客曾遇到并且深受困扰。然而最近上热搜的李某,却十分乐于这种情况发生,从2015年至今,李某遇上延误航班近900次获得理赔金高达300余万元。短短几年航班延误900次,也侧面暴露出了航班延误一直是多年困扰民航业的难题。


据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国内机场的出港准点率约为80%,而仅有七成比例的航班可以按时起飞。 而仅有七成比例的航班可以按时起飞。从上图的统计可以看出,民航确实是“靠天气吃饭”的行业。在我国历年由于天气原因导致的航班不正常最高甚至占到了56.25%。近几年来,发生了因航班延误导致的纠纷和冲突,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了航空运输秩序和安全,也大大减损了航空运输服务质量。航空公司和旅客都希望能尽快解决航班延误问题。而除了让旅客尽快成行外,航旅双方往往就延误赔偿金额争执不下。而航班延误一直是世界性难题,原因归纳出来有天气、航空公司、流量控制、军事活动、空管、机场、联检、油料、离岗系统、旅客及公共安全等多方面的因素。


    在我国,航班放行正常率低的机场主要集中在飞行量较大的机场或空中交通环境较为复杂的机场。由于我国民用空域资源不足、空域拥堵的现状使得中国民航航班正常率难以提高。 现如今,市场上可选择的航延险正在逐渐减少,限制却越来越多。有乘客表示,前几年起飞前还能买到延误险,现在已经基本没有的卖了。 


       航空延误险的市场竞争激烈、透明度又高,在业内看来,根本就是个赔钱的买卖。以前的情况是不以纯营利为目的推广延误险产品,更多是为了吸引和留住旅客。需求诞生商机。

       近年来,随着现今互联网信息越来越发达且透明化,如像航空延误预测软件横空出现,通过大数据可以较精准的对航班综合信息进行分析,同时可实现提前看天气预报、关注前序航班情况等功能,提供了有助于旅客分析航班延误的数据。使得乘客有大概率可以“中奖”获赔,从而增加了保险公司的“对赌”失败的风险。保险公司难以承担亏损,为了避免赔付失控的风险,在设计产品时抬高了赔付门槛。如有的保险产品将延误指定为到达延误,还有的不少航延险选择缩小保障范围(通常是将航班取消、备降、返航等责任列为免责条款)等。有的把延误险打包放在综合的旅游保险中去做成了“搭售”产品,或者将保险保障期限拉长,推出年度保障产品。


       此外不同渠道的航延险由于定位不同,导致理赔门槛、理赔金额也有差异。如银行与航空公司、酒店等推出联名卡,提供免费延误险的这种方式,大多还有一个“隐形”规定,即持卡人在购买机票时,必须使用本行信用卡支付。并且申请理赔时需提交各种书面申请材料,而OTA及航空公司只需要通过短信实现自动理赔。 有保险公司航延险负责人认为,航延险的盈亏主要受销售场景、天气状况、提前购买时间等综合因素影响。目前现在市面上推出的航班延误保险合同,大多数产品无论是包月还是包年,一般理赔次数和赔付金额均有上限,可以依据本人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赔付次数及保险金额。由于航班延误险承保范围不尽相同,如有些是按照航班起飞时间计算,有些则是按到达时间计算,有的公司的航班延误保险仅针对遭遇自然灾害、恶劣天气、机械故障以及航空管制或超售机票等引起的航班取消或延误进行赔付,未将因航班计划、运输服务等航空公司“自身原因”造成的航班延误并不在保障范围之内。旅客在选择投保时须注意查看保险条款中的细节,如“保险责任”和“责任免除”等关键信息。